《以往的每次路过都是晴天》全文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烂俗套的感情线,很值得看的一部现代言情小说。许心安靳然是该书的主角,小说精选:这就是永远的开端。第三章:晴日下的裂痕恋爱的时光,甜蜜得像裹了蜜糖。他们像所有校园情侣一样,享受着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
《以往的每次路过都是晴天》精选:
序章:熟悉的陌生人机场的广播用一种近乎冷漠的流畅,播报着航班信息。人流如织,
汇聚又散开,每个人都奔向自己的目的地,或是离开某个不想停留的过去。
许心安拖着小小的登机箱,站在国际出发的安检口前,脚步却像灌了铅。她最终还是回来了。
离开这座城市五年,以为足够将一切沉淀、遗忘。可当飞机轮子触地的那一刹那,
心脏那熟悉的抽痛提醒她,有些东西,根植得太深,连时间都无力拔除。
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陌生的人脸匆匆掠过。怎么还会期待呢?期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身影。
她自嘲地笑了笑,正准备转身——目光,就那样毫无预兆地撞上了。隔着十几米的人潮,
像有一道无形的聚光灯打在他身上。靳然。他似乎清瘦了些,下颌线更加清晰,
褪去了几分五年前的青涩,多了沉稳,只是眉宇间那份独特的疏离感依旧,甚至更浓了。
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裤,手腕上还是那块她熟悉的、表盘略显复古的手表。
他正低头看着手机,侧脸的弧度熟悉得让许心安瞬间窒息。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喧闹的机场瞬间失声,所有背景都虚化成模糊的光斑,只有他,清晰地立在视野中央。
心脏先是漏跳一拍,随即开始疯狂地擂鼓,震得耳膜嗡嗡作响。血液似乎一下子冲上头顶,
又猛地退潮,留下四肢百骸的冰凉。他怎么会在这里?是来接人?还是……也要离开?
几乎是同时,仿佛感应到她那过于炽热的目光,靳然抬起了头。视线在空中交汇。
他的瞳孔很明显地收缩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愕然。拿着手机的手僵在半空。
那深邃的眼眸里,翻涌起许心安看不懂的复杂情绪,惊讶,疑惑,
或许还有一丝……她不敢确认的波动。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他们曾那么亲密,
分享过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最终却潦草收场,连一句像样的告别都没有。此刻,
隔着五年模糊的光阴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们像两座被遗忘在时光河床上的礁石,
沉默地对望着。一首歌的旋律不受控制地在许心安脑海中响起,
红了都没有发现听着你说你现在的改变看着我依然最爱你的笑脸】是张敬轩的《断点》。
那是他们曾经一起听过无数次的歌。靳然曾抱着吉他,用他不算顶尖但足够深情的嗓音,
为她哼唱过副歌。旧日时光裹挟着巨大的酸楚,汹涌而来,瞬间将她淹没。
靳然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许心安心跳如雷,几乎要下意识地后退一步。然而,
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那复杂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更长几秒,
像是要将她现在的模样刻录下来。然后,他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对她点了点头,
像是某种确认,又像是隔了万水千山的、生疏的打招呼。接着,他移开了视线,
表情恢复了一贯的平静,仿佛刚才那瞬间的失态只是她的幻觉。他转身,汇入人流,
走向与她相反的方向,白色的背影很快就被吞没,再也看不见。许心安僵在原地,浑身冰冷。
连一句“好久不见”都没有。他们,真的已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安检队伍向前蠕动,
轮到她了。机械地递上证件和登机牌,通过安检门。直到坐在登机口冰冷的椅子上,
许心安才缓缓找回一点真实感。窗外,巨大的飞机起起落落。她就要再次离开这里,
去往地球的另一端开始新的工作。这一次离开,或许就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可靳然那个最后的眼神,那个轻微到几乎不存在的点头,却像一根细小的刺,
扎进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五年了,她以为自己早已痊愈。
原来那道伤口只是结了薄薄的一层痂,稍一触碰,就再次裂开,鲜血淋漓。她和靳然之间,
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走到了那个无法挽回的断点?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第一章:安静的序章,喧嚣的遇见许心安第一次见到靳然,
是在大学图书馆一个最安静的角落。那是大二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
洒下斑驳的光影。许心安正为了下周的现代文学史考试焦头烂额,
摊开了一桌子的参考书和笔记。然后,她听到了极轻微的吉他拨弦声。很轻,几乎是气音,
但在落针可闻的图书馆里,却显得格外清晰。她蹙眉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
就在斜对面的桌子,一个男生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摊在桌上的乐谱,
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按着**。他穿着干净的白色T恤,头发柔软,鼻梁很高,
垂下的眼睫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阳光恰好勾勒出他清俊的侧脸轮廓。许心安认出了他。
靳然,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才子。不是那种活跃在学生会或者篮球场上的风云人物,
他的名气来自于几次校园歌手大赛和文艺晚会上惊艳的原创作品。低調,有才华,
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那种专注和疏离交织的气质,莫名地吸引着许心安。也许是她的目光停留得太久,
靳然若有所觉,抬起头。许心安猝不及防,撞进他一双深色的眼眸里。那眼睛很好看,
像蕴着一潭深水,平静无波,却让人看不透底。她顿时有点慌乱,下意识地想低头,
又觉得这样太刻意,只好硬着头皮,指了指他手边的吉他(其实只是一把空气吉他),
又指了指墙上“保持安静”的标识,露出一个略带警告又有点尴尬的笑容。靳然愣了一下,
随即反应过来,脸上迅速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是错觉的红晕。他放下“虚握”的手,
朝她抱歉地、极其轻微地颔首,嘴角弯起一个很小的弧度。
那是一个带着歉意的、有些腼腆的笑。许心安的心跳,莫名地快了一拍。她赶紧低下头,
假装继续看书,但书上的字却一个都看不进去了。
脑子里全是刚才那个腼腆的笑容和他那双深潭似的眼睛。之后的好几天,
许心安总会下意识地去那个角落。有时能碰到他,有时不能。碰到的时候,
他们从不再有任何交流,顶多是在目光偶然相遇时,互相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一种无声的、奇怪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滋生。真正有交集,是在一周后。
许心安抱着厚厚一摞书下楼梯时,脚下一滑,书本哗啦啦散落一地。她狼狈地蹲下去捡,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先她一步,捡起了掉在他脚边的一本《百年孤独》。是靳然。“谢谢。
”许心安有些不好意思。靳然把书递给她,目光落在书的封面上,忽然开口,
声音低沉温和:“你也喜欢马尔克斯?”“嗯,”许心安点头,“尤其是这本。
”“《霍乱时期的爱情》呢?”他问,一边帮她捡起其他的书。“也喜欢,
但觉得太漫长太绝望了。”许心安老实回答,“相比之下,《百年孤独》的孤独更宏大,
更宿命感。”靳然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感兴趣,看了她一眼:“有趣的见解。”就这样,
因为一本书,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真正的对话。从马尔克斯聊到博尔赫斯,再从文学聊到音乐。
许心安惊讶地发现,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的男生,内心世界竟然如此丰富细腻,
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感知和见解。而靳然也发现,这个看起来文静乖巧的女孩,思维却很活跃,
常有惊人之语,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盛满了阳光。那天,
他们一起在图书馆待到了闭馆**响起。离开时,夜空繁星点点。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晚风吹拂,带着初夏特有的暖意和植物的清香。两人聊兴正浓,
竟都有些舍不得结束这场意外的交谈。快到女生宿舍楼下时,靳然忽然停下脚步。“许心安。
”“嗯?”“下周末……学校小礼堂有我的一个小型演出,唱几首自己写的歌。”他看着她,
眼神在路灯下显得格外明亮,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你有空来看吗?
”许心安的心跳又一次不争气地加速了。她用力点头:“有空!我一定去!”靳然笑了,
这次的笑容比之前在图书馆时要明显很多,驱散了不少疏离感:“那说好了。”“说好了。
”看着靳然离开的背影,许心安在原地站了好久,心里像揣了一只快乐的小鸟,
扑棱着翅膀想要飞出来。那一刻,她并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从这一刻开始,缓缓咬合,
向着既定的轨迹转动。她只是单纯地,为一场即将到来的演出,为一个让她心动的男生,
而感到无比的期待和喜悦。第二章:旋律中的靠近周末的小礼堂,人并不多。
只是一个简单的音乐社团汇报演出,靳然的节目排在中间。许心安找了一个靠前的位置坐下,
手心因为期待和一点点紧张而微微出汗。轮到靳然了。他抱着吉他走上台,坐在高脚凳上,
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灯光打在他身上,他看起来比平时更加清瘦,也更加专注。
“下面这首歌,叫《安静的序章》。”他对着话筒轻声说,声音透过音响传出,
带着一点磁性的共鸣。他的目光在台下扫过,似乎在寻找什么,当看到许心安时,
短暂地停留了一下,然后微微垂下眼帘,拨动了琴弦。前奏很简单,却异常抓人。
他的嗓音低沉而干净,像深夜的电台,
的咖啡忘了是第几遍思绪在空白纸上来回盘旋写不出关于你的下一个**…”歌词细腻,
旋律动人。他唱歌的时候,整个人仿佛在发光,那种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纯粹和深情,
牢牢吸引着台下每一个人的注意力。许心安听得入了迷。她看着他微蹙的眉头,轻闭的双眼,
拨动琴弦的指尖,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愫。舞台上的他,
和图书馆里那个安静腼腆的他,截然不同,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更立体、更迷人的靳然。一首歌很快唱完。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靳然站起身,
鞠躬致谢,目光再次找到许心安,对她轻轻笑了笑。那一刻,许心安觉得,整个礼堂的光,
仿佛都落进了他的眼睛里。演出结束后,靳然在后台门口等她。“怎么样?”他问,
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寻求肯定的期待。“太好了!”许心安由衷地赞叹,
“歌词、旋律、还有你的声音,都特别打动人。那首《安静的序章》,我很喜欢。
”靳然明显松了口气,笑容更深了些:“你喜欢就好。其实……最后那一段副歌,
是昨天才修改好的。”“是因为找到了灵感吗?”靳然看着她,眼神深邃,
意有所指地说:“嗯,遇到了……很重要的事。”他的目光太过直接,
许心安被他看得脸颊发烫,慌忙移开视线,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甜。从那以后,
两人变得熟络起来。他们会一起去图书馆,他看他的乐谱,
她看她的文学史;他们会一起去食堂吃饭,
争论豆腐脑是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他们会压着熄灯的点在宿舍楼下告别,
聊到舍不得说再见。靳然会把他新写的歌词拿给许心安看,听她的意见。
许心安则成了他的第一个听众,每首新歌,她总是第一个听到demo的人。
依然最爱你的笑脸这条旧路依然没有改变以往的每次路过都是晴天】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他们一起走过了校园里每一条熟悉的路径。春天的樱花道,夏天的林荫路,秋天的银杏叶,
冬天的白雪地。每一次路过,似乎都是晴天,连空气都弥漫着甜腻的气息。
靳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他的温柔都藏在细节里。记得她爱吃的零食,
会在她生理期时默默递上热水袋,会在下雨天提前到她教室楼下等她。
许心安则用她的阳光和活力,一点点渗透进靳然有些封闭的世界。
她带他去参加各种热闹的活动,
虽然他通常只是安静地待在角落看着她闹;她把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骄傲地说“这是靳然,
超级有才华哦!”他们互相吸引,彼此靠近,像两颗注定要相遇的星球,轨迹逐渐重叠。
在一个月色很好的晚上,靳然送许心安回宿舍。走到楼下那棵高大的香樟树下,
他停下了脚步。“心安。”他轻声叫她。“嗯?”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斑。
靳然看着她的眼睛,表情是从未有过的认真和紧张。“我……写了一首新歌。”他说。
“真的?叫什么名字?”许心安惊喜地问。“叫……”靳然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像是鼓足了巨大的勇气,“叫《许心安》。”许心安愣住了,心跳骤然失序。
靳然没有拿出吉他,他只是看着她,用他低沉而温柔的声音,
一光点笔画那么多组合成你的名字却写不尽我心中的万语千言…”没有复杂的伴奏,
只有他真挚的嗓音和炽热的目光,在静谧的月光下,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在许心安的心上。
唱完最后一句,他停下来,周围只剩下夏夜的虫鸣和彼此清晰可闻的呼吸声。“许心安,
”他又叫了一次她的全名,声音微哑,“我喜欢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吗?”没有犹豫,
许心安用力地点头,眼睛因为激动而泛起水光:“好!”靳然笑了,如释重负,
伸手将她轻轻拥入怀中。他的怀抱温暖而带着淡淡的洗衣液的清香。许心安把脸埋在他胸前,
听着他同样急促的心跳声,觉得全世界的美好莫过于此。那一刻,她以为,
这就是永远的开端。第三章:晴日下的裂痕恋爱的时光,甜蜜得像裹了蜜糖。
他们像所有校园情侣一样,享受着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爱情。一起上课,一起自习,
一起在食堂分享一份饭菜,一起在操场上跑步,周末的时候,靳然会骑着单车载着许心安,
穿过大街小巷,去寻找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美味小吃或者有趣的书店。
靳然为许心安写了更多的歌。有的欢快,有的深情,记录着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许心安是他的缪斯,是他所有灵感的来源。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甚至开始在网上的一些原创音乐平台小有名气。许心安则用文字记录着他们的故事。
她的博客里,写满了甜蜜的碎碎念和只有他们才懂的暗号。她是他的头号粉丝,
也是最严厉的批评家,会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某句歌词写得不好,某个旋律可以调整。
他们互相扶持,共同成长。靳然变得更加开朗,偶尔也会和许心安的朋友们开玩笑。
许心安则在靳然的影响下,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才华横溢的音乐才子和灵气十足的文学少女,
他们的爱情,像一首婉转动人的协奏曲。然而,再和谐的乐章,也可能出现不协和音。裂痕,
最初出现得悄无声息。靳然的家境似乎不太好,这是他很少提及的部分。许心安隐约知道,
他父亲早逝,母亲身体不好,他上大学靠的是贷款和**。他很独立,也很要强,
从不接受许心安在经济上的任何帮助,哪怕只是AA制吃饭,他也坚持要付自己的那一份。
许心安家境优渥,是家里备受宠爱的小女儿。她习惯了分享,习惯了付出,但她的好意,
有时在靳然过于敏感的自尊心面前,会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一次,
靳然心仪已久的一款专业声卡打折,价格依然不菲。他犹豫了很久,
最终还是因为要攒钱给母亲买药而放弃了。许心安知道后,
偷偷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下来,在他生日那天送给了他。她本以为会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靳然打开礼物时,脸上的表情却从惊喜迅速转变为错愕,